暑哈哈体育期多发警惕此类诈骗→

  新闻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4-07-29 03:16

  哈哈体育近日,记者看到海口龙华区某游泳馆一片热闹景象。许多孩子在教练的带领下,在水里练习游泳,一旁的长凳上坐满了家长。游泳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暑期带着孩子来学游泳的家长很多,整个假期预计开设三期课程,第一期和第二期几乎报满。

  “今年暑假,我给孩子报了游泳和绘画两个兴趣班,光是游泳就花了2600元。”市民冯先生的儿子今年10岁,在他看来,现在孩子的作业负担还不是很重,有时间就多参与运动锻炼身体。“我身边很多人都给自家小孩报了运动类兴趣班,篮球、游泳都是大热门”,他说。

  美兰区的邓女士同样也给孩子报了运动类兴趣班。她告诉记者,她和丈夫白天都要上班,无法做到假期每天都照顾孩子。“我们为孩子报了篮球班,每天有半天的时间上课,不需要我们照看。”

  书法、绘画、美术等艺术类兴趣班同样火热。记者在海口吾悦广场走访发现,这里有美术、音乐、书法、语言艺术、编程等各类培训班,单是办美术兴趣班的机构就有好几家。

  许多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让孩子在假期中参与兴趣班,可以锻炼身体、培养兴趣爱好。“也不是一定要学到多少东西,只是希望孩子有个地方去、有老师照看。”张先生说。

  采访中,部分家长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。有的培训机构为了招揽生源夸大宣传,难以分辨。陈女士表示,她在学校门口接到过培训班的传单,也带着孩子去试了一节课,虽然对方打着“名师”的口号,但感觉老师讲得并不好,“师资力量并没有他们吹得那样好,这些‘名师’是真的吗?能否真正管好孩子还需要打一个问号。”

  孩子暑期培训需求旺盛、家长们舍得花钱,诈骗分子自然也盯上了这块“香饽饽”。

  近日,安徽淮南市公安局接到群众报案,称自己花了8544元,在一所培训机构为孩子报名暑假补习班。可报名后却发现培训机构大门紧闭,机构负责人也联系不上,怀疑自己被骗了。此后又有数十人到派出所报案,均反映在该培训机构缴费被骗。

  警方经过走访调查、信息研判,最终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赵某踪迹,并将其抓获归案。经审讯得知,今年6月以来,赵某以办理暑假辅导班为名,先后收取130余名人11.4万余元培训费,之后关闭培训机构,携款跑路。

  近日,海口的李某接到一通陌生来电,对方称自己是某教育机构工作人员,因国家政策可办理退费。李某在对方的指引下,下载了某APP办理退费。对方通过APP发来一张图片,图片内容含有李某的姓名、手机号码以及在报名教育机构的费用2380元,和本人的信息一模一样,李某感觉不会是假的,就相信了。

  随后,客服人员表示,退费的资金将通过基金增值的方式退回到李某的银行卡。李某信以为真,在APP“数据规划师”的提示下操作购买基金。多次转账后却发现无法提现,这才意识到上当受骗,最终被骗30万元。

  和李某有类似经历的还有海口的许某。2022年6月,许某在手机上花费4888元报名某教育公司朗诵课程,并完成了3个月的学习。半年多后,许某收到一个装有“退费公告”纸张的快递,该“公告”称可以退还培训费用,许某并未理会。直到今年4月,许某又接到一通来源是海口市的陌生电话,对方自称是该教育公司的员工,要给许某办理课程退费。许某想到之前曾收到装有“退费公告”的快递,便相信了对方,在对方的要求下,下载了某APP办理课程退费,后被诈骗2万元。

  “被害人的个人信息可能被倒卖了。”海口市公安局秀英分局反诈中心的吴警官告诉记者,暑期是校外培训的高峰期,也是教育类诈骗的高发期。有的诈骗分子冒充培训机构或政府部门,通过电话、短信、社交软件、快递等方式主动联系受害人,谎称办理“课程退费”,许多家长听到对方准确说出自己和孩子的个人信息、购买培训课程就相信了,殊不知掉入了诈骗分子的陷阱。

  “骗子会根据受害人的实际情况和被洗脑程度等,有钱的就多骗一点,诱导以投资的形式退款。没钱的骗一次就拉黑。”吴警官说。

  “正规退费流程一般会原路返还,凡是要求先支付费用的都是诈骗。”吴警官提醒家长,请不要听信诈骗分子的“花言巧语”,一定要保持警惕,不要加入陌生的QQ群、微信群,不要点击陌生链接,不要下载来源不明的APP。若确实购买过相关培训课程,应致电平台的官方客服进一步核实确认,或拨打110求助。

  吴警官表示,广大家长和学生除提高反诈防骗意识外,在选择培训机构、支付培训费用时同样需要“擦亮眼睛”。近年来,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曾多次就暑期校外培训发出预警和提醒。

  7月7日,海南省教育厅发布了致家长朋友的一封信。信中明确提到,暑期所有线上线下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学科类培训均属于违规行为。请家长自觉学科类违规培训,拒绝参加各类未经审批的无证无照培训,拒绝参加以“一对一”“一对多”“家政服务”等隐形变异学科培训,拒绝参加以素质拓展、竞赛、思维训练、游学研学、夏令营等名义违规开展的学科类培训。

  信中也提出,如孩子确需参加非学科类校外培训,可通过教育部推出的“校外培训家长端”APP选择校外培训机构,更加安全有保障。

  为保障资金安全,家长请通过“校外培训家长端”APP进行选课缴费,切勿把培训费转入监管平台以外的任何账户(包括私人微信、支付宝等)。不要一次性缴纳或以充值、次卡等形式变相缴纳时间跨度超过60课时或3个月的预收费用,且不得超过5000元。要主动与培训机构签订合同,索要正规发票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